|
|
|
|
|
|
合作學習理論嵌入網路專題式教學活動 |
本教學活動運用賽博士校園網路教學平台,以及自編數位教材,進行合作學習理論嵌入網路專題式合作學習活動。其中除了使用普通教室中的傳統視訊媒材與電腦單槍設備,進行實體教學外,也利用既有的電腦教室,進行虛擬的網路專題分組合作學習。最後再以實體同步報告結合網路虛擬非同步方式,進行專題研究分組成果發表會。 |
主題標題 |
環境教育 |
設計者 |
台北縣三峽鎮建安國小—陳振威 |
學習領域 |
自然與生活科技 |
相關領域 |
社會、語文、六大議題—環境教育、資訊教育 |
簡介 |
一、設計理念
(一) |
環境污染已經對我們整個地球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達到無可挽救的地步。因此讓學生從他們生活周遭所看到的污染情況,加以瞭解並討論,將有助於學生體會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
(二) |
透過科學、技學及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STS)的教學模式(teaching model),讓學生藉由科學概念的探討、技術層面的支援,進行時下和科技相關的社會議題的討論,以達到科學、技學與社會的聯結,使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
(三) |
藉由STS所強調的討論與合作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的建構式教學,協助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將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的提昇。 |
二、單元目標
(一) |
瞭解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影響。 |
(二) |
認識學校或住家附近的環境污染,並找出其污染源。 |
(三) |
體會科學、技學及社會三者間的互動關係,藉此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以及開闊的社會觀。 |
(四) |
藉由環境污染的多角度探討,培養學生發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做正確決策的能力。 |
三、教學時間:960分鐘(共24節)
(一) |
可彈性分配時間,於六年級下學期初開始進行,每週二節,為期12週。 |
(二) |
若為其他年級,則以〝合科教學〞的方式(如社會科與自然科),進行此單元的教學最為合適。 |
四、教材分析
(一) |
適用對象 |
|
1. |
年級:高年級。 |
|
2. |
人數:每組4~6人,組數3~6組為最合適。 |
|
3. |
學生認知:依皮亞傑的認知理論,大部份高年級學生已開始進入形式運思期,開始具備本單元所需之演繹思考、抽象思考、系統思考等三種能力。 |
(二) |
此教材是針對環境污染所開發出來的STS課程。 |
(三) |
本單元以配合第十二冊第五單元進行教學最為理想,且不影響正常教學。 |
(四) |
本單元的實施以熟悉分組合作學習的班級較為合適。 |
五、教學準備
(一) |
教師對於資料來源(如圖書館、網路)與社會資源(如環保單位)需具有相當的瞭解與準備。 |
(二) |
學校內或學校附近的污染情況需作教學前的勘察。 |
(三) |
對此課程模組需作全盤瞭解(如合作學習、討論方式、評量方式等)。 |
六、教學評量
(一) |
以歷程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為主。 |
(二) |
檔案內容包括主題探討與確定問題過程資料、研究計畫、蒐集的資料、討論的過程與態度、結果的報告等。 |
(三) |
至於科學知識、過程技能及應用的評量,可以紙筆評量及實作評量加以輔助評量。 |
|
教案關鍵字 |
環保、主題研究、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