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gif (11619 bytes)](銀河系.files/p4.gif)
|
想像的銀河系。我們的太陽系位於漩臂中的一個短徑跡中,漩臂名叫英仙臂,在遙遠的右邊。太陽以每秒220公里的速度繞銀河中心運轉。 | |
![p3.gif (6187 bytes)](銀河系.files/p3.gif)
|
黑點是太陽的位置。銀河的範圍有十萬光年。中央黑色帶狀是銀河面拖長的雲氣及灰塵等,並非銀河系分為上下兩部分 | |
![milkyway.gif (133770 個位元組)](銀河系.files/milkyway_small.gif)
|
這張
夜空的全景圖, 實際是用手畫的, 圖中7,000 顆恆星以白點標定, 而點的大小代表恆星亮度。 在圖上, 從圖中可看出,
獵戶座位在橢圖的右端邊緣, 比銀河盤面稍低, 而大、小麥哲倫星雲是右下象限裡的模糊狀斑點。
| |
![milkyway_cobe.jpg (39406 個位元組)](銀河系.files/milkyway_cobe_small.jpg)
|
紅外線下的銀河全貌,這是由COBE衛星所拍得紅外線照片,圖中白色是恆星所顯現,紅色是星際塵埃所呈現的。 | |
![sky_usnoa2_big.gif (68248 個位元組)](銀河系.files/sky_usnoa2_big_small.gif) |
美國海軍天文台啟用精確量測機
,把許多照像底板加以數位化,並製做出上面這張星圖。這張圖記錄了現在所知526,230,881顆最亮的恆星。這張全空投影最突出的特徵是橫跨中央區的亮帶,它是我們銀河系的盤面
。 暗黑塵埃帶的存在,可由它們所遮掩掉的大量恆星看出來。 銀河盤面南方的兩個大亮點,是臨近的
大、小麥哲倫星雲。
| |
![9946w.jpg (111870 個位元組)](銀河系.files/9946w_small.jpg)
|
在上面這張假色合成影像,白色橢圓所圈住的這些天體就是高速氣體雲 (High velocity clouds,
HVCs)。最近的量測數據指出,其中至少有一個氣體雲是位在我們銀河系的銀暈內,。我們可從氣體雲的元素豐存度不同來區分氣體雲
,因此有理論推測有些HVCs原來是盤面的氣體,在超新星爆炸的推擠下,被推出銀河系。而其他的
HVCs是古老矮星系的殘骸,正在掉入我們的星系。 也因有這氣些新的物質進入才能使銀河維持住固定的恆星產生率。 STScI-PRC99-46
November 24,19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