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鑑識

鄭博仁醫師 長庚醫院產科主任

  又近這一陣子,國內接二連三發生重大刑案。當案情偵辦陷入膠著狀態時,辦案人員除了一再的召開檢警秘密會議研討偵查方向外,也不時可見鑑識人員嘗試重建凶案現場,針對可疑的人、事、物及車輛作所謂的「微物鑑識」。而此一採證工作在旅美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返台親自示範執行後,也讓國人有了深刻的印象。
  微物鑑識的工作範圍除了現場跡證、彈道、指紋、衣物纖維、鞋印、土質等科學化分析外:其實有一大部分與現代的遺傳醫學科技息息相關的。
  多年前,在媒體喧騰一時的日本女孩山口真理子來台旅遊卻離奇失蹤案,在偵辦多時而苦無進展時,靠著一堆白骨的DNA比對終使死者身份及案情大白而順利破案。去年在美國相當轟動的美式足球巨星辛普森弒妻案,也因現場血跡及殘留物的基因比對不符,而還了凶案主角的清白。
最近,劉邦友血案及彭婉如命案,辦案員警也盡力在凶案現場,及相關車輛,採集可疑血跡、毛髮、組織,冀望透過這些微物證據的DNA比對,能早日使真相大白。
  
一九七○年代,美國史丹佛大學成功的分離出核酸侷限脢及連結脢,這猶如切割及組合人類基因的「剪刀」與「糨糊」,而使基因工程的應用大放異彩。起初,基因工程的技術大部份被使用在醫學及生物的用途上,例如對基因結構及功能的描述、遺傳疾病的產前診斷、家族疾病帶因者的偵測,及生物技術的改良等。
  直到五年前,另一項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發明,使遺傳科技進一步被運用在法醫學的範疇。這就是聚合脢鍵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 
PCRPCR的技術,可以把極少量的DNA(基因)檢體,利用聚合脢的作用不斷複製,再以另一段特定的基因作探針,比對這二段基因是否吻合。在醫學上PCR被用於遺傳疾病的產前診斷,愛滋病等病毒感染的偵測,及移植時捐贈者與接受者之組織抗原相容性的檢查等。
  極少量的檢體(如強姦或槍殺痕跡、精液、毛髮、組織),把這些微量的基因送至實驗室,由檢驗人員利用PcR技術放大後,再採取可疑人犯的基因作比對,往往就能使凶手無所遁形,也能還受冤者的清白。
  PcR的技術,克服了以往許多因檢體基因不足,而無法作出正確遺傳判斷的缺失。而其準確性則與其複製週期有絕對的關係。在國內的法醫學界基因的PCR只能做到五至六個週期,其準確度只有百分之三十至六十,在先進國家卻可做到第十週期以上,準確度可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面對日益惡化的治安問題,有關單位應全面朝科學化辦案的方向發展。除了積極建立罪犯的指紋及基因檔案 在法醫學上,警方辦案時只需採取作」提昇法醫學的分子生物檢驗的層外,更應與國內外的醫學研究單位合次,提高破案的準確度。「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在可預期的數年內,遺傳科技的診斷將可以扮演遏止犯罪的最後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