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環境教育課程之教學研究

陳振威

台北縣建國國小

 

關鍵字:環境教育、合科教學、課程統整、資訊融入式教學、STS教學

 

一、               研究背景

環境污染已經對我們整個地球生態造成極大的破壞,甚至達到無可挽救的地步。因此讓學生從他們生活周遭所看到的污染情況,加以瞭解並討論,將有助於學生體會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

加上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廣資訊教育,以期能提昇未來國民的競爭力。網路的興起已經對現有教育型態與教學方式帶來很大的衝擊,教育的重心也從以往的學校和班級整體為主,逐漸轉為以個人為重心。如何將網際網路與學科教學相結合,殊為當今課程重整之重要課題。

此外,隨著多媒體科技日趨成熟,遠距教學(distance learning)開始消除學習情境中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因此形成了網路上新的學習互動模式。因此,透過電腦網路,可以讓分散在各地教室內的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活動,或分享彼此在科學課程上的學習心得。若要透過網路來建立更有效的學習環境,以適應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則網路的應用應成為每一學科的一部份,而不是獨立的課程;這也是統整課程的精神所在。

在此時代背景之下,本研究期望藉由研究過程探討當國小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運用網路科技之後,對於學生在學習成效以及學習態度上所產生的影響。本研究最主要是配合國小六年級下學期自然科第四單元(資源利用與環境)、第五單元(生活環境)的教學,設計出一套教學活動設計,並且於六年級下學期的學期初開始進行,每週一節(或隔週上兩節),為期12週。本研究同時也配合研究學校自然教室的硬體設備(廣播教學系統、一組一台網路電腦),運用網際網路資源配合學科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了解經由網路科技應用,對於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帶來的各種影響。

本研究也希望透過科學、技學及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STS)的教學模式(teaching model),讓學生藉由科學概念的探討、技術層面的支援,進行時下和科技相關的社會議題的討論,以達到科學、技學與社會的聯結,使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同時,藉由STS所強調的討論與合作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的建構式教學,協助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將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的提昇。

什麼是STS教學法呢?所謂STS(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科學-技學-社會)教學,就是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或社會上所發生的問題為主題,讓學生自己主動設計解決問題的學習策略;教師站在指導者的立場,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在探討此主題的活動過程中,很自然地學到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

美國在80年代初所推行之STS教學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Yager等人。Yager 曾經對科學教育下過這樣的定義:科學教育,此一學門主要在研究科學與社會間之交互關係,也就是說研究科學對社會的衝擊及社會對科學的影響(Yager, 1984)。這定義引起相當大的迴響。其中不乏持反對立場(Good, Herron, Lason, Renner, 1985)。雖然如此,STS教學仍在廣泛支持下,逐漸受到重視,而STS的主題也逐漸被納入美國科學教育中。不僅出現在大學及高中的課程,同時也逐漸融入K-12的科學課程中(石明卿,民82)

STS是針對科技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為培養具有科學素養能力的公民而發展的科學教育理念。對一般學生而言,科學學科常讓他們覺得無聊,而且與實際生活沒有關連。因此,Yager1990年提出:要用STS教學課程讓學生對一些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產生興趣及好奇心,然後以科學的態度及探究過程、科學概念知識尋找解決問題之道,讓學生產生創造力,並加以應用於社會上(林顯輝,民80)。

STS教學之學習活動具有下列特徵:(a)以學習者為中心(b)以問題為中心(c)根據學習者的已有知識(d)連結於教室外的世界(e)連結於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議題(f)培養能作抉擇及解決問題的高層次思考和(g)鼓勵個別學習,同時鼓勵合作學習,以提昇倫理及社會價值觀(王澄霞,民85)

STS理念的科學教材大致上可分為幾個領域,例如能源、人口、環境品質、自然資源應用、國防與太空及科技發展的影響等等。教師針對某一議題進行教學時,基本上是不用教科書的。教師STS理念的建立,需要老師自己建構,且社會議題常因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各地區國小STS課程,宜以教師自發組織區域性課程研究小組加以編輯(蘇育任,民85)。

至於STS理念之評量更是多元化,對於STS課程評量之領域,Yager 則建議了以下六個領域:科學知識(concept)、科學過程(process)、科學態度(attitude)、創造力(creativity)、應用(application)、世界觀(world view)。但是STS評量方式多由教師以其專業能力,以適合之方式加以評量。例如,「實作評量」或「歷程檔案評量」。

以上有關STS教學的理念及其應用將融入本研究的教學活動設計當中,詳細內容將於研究方法中加以探討。

 

二、               研究目的

 

(一)      本研究希望透過STS教學理念,讓學生探討環境污染的議題,藉此達到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      瞭解環境污染所帶來的影響。

2.      認識學校或住家附近的環境污染,並找出其污染源。

3.      體會科學、技學及社會三者間的互動關係,藉此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以及開闊的社會觀。

4.      藉由環境污染的多角度探討,培養學生發覺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做正確決策的能力。

(二)      本研究希望透過實務教學,實踐課程統整、資訊融入教學以及STS教學等教學理念。

(三)      本研究希望瞭解電腦、網路與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三、               研究方法

 

(一)教學情境與流程

本研究最主要是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進行,旨在了解電腦、資訊與STS教學理念融入自然科學教學後,對學生的學習所產生的影響。因此,研究者僅就教學活動設計與整個教學活動的教學情境與流程加以介紹。

1.      試教時間:民國89229日至520

2.      試教學校班級:台北縣鶯歌鎮建國國小六年一班至六班(共211人)

3.      試教過程

(1)   利用自行架設的教學網站與線上課程,讓學生上網交作業,並透過討論區討論課程內容。

(2)   每兩週上課兩節的方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在課程結束前讓學生上台報告各組的研究結果。

(3)   課程進行當中,老師擔任的是從旁輔助、提供資源與接受詢問的角色,並不涉入小組的研究過程。

4.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課程內容與評量方式的說明

教學時間:40分鐘(第一節)。

教學模式:前置組織因子(advance organizer)

活動目標:(一)讓學生知道本單元所要探討的主要方法與架構。

         (二)讓學生知道本單元的評量方法與標準。

活動內容

說明

教學時間

情境佈置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介紹課程

1.播放事先錄製的學校內外的環境污染的影片(經剪輯後約3分鐘)。

2.簡要說明此單元的主題與學習方式。

20

影片(校內外環境污染)

以錄影帶點出單元主題,說明此單元如何進行、何時進行、何時結束。

說明評量方式

舉例說明歷程檔案評量的評量原則與方向。

20

讓學生意識到評量的重點,並記錄下來,隨時提醒自己。

 

活動二:主題探討與分組

教學時間:40分鐘(第二節)。

教學模式:前置組織因子(advance organizer)

活動目標:(一)讓學生知道觀察的重點。

         (二)讓學生知道分組的目的與原則。

活動內容

說明

教學時間

情境佈置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校內外環境污染的觀察與記錄

觀察校內外各類污染情況,並將觀察到的污染情況記錄下來。

30

學校內外污染情形

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看到污染的情況。

讓學生將他人的發現記錄下來。

說明分組方式

說明各組人數與分組原則。

10

讓學生於下次上課時提出各組組員名單。

 

活動三:確定研究主題

教學時間:80分鐘(第三、四節)。

教學模式:STS teaching model

活動目標:(一)讓學生知道確定研究主題的原則。

         (二)讓學生確定研究主題。

活動內容

說明

教學時間

情境佈置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分組提出數個研究主題

(1)各組討論它們有興趣做的研究主題,並將討論出來的研究主題條列式地寫在空白投影片上。

(2)教師適時地以投影片展示一些研究主題的範例(與社會議題相關)

20

投影機、投影片、投影筆、研究主題的範例

教師於活動開始時,先提出確定研究主題的原則(如可行性、價值、安全性等),並適時舉例說明。

各組展示其投影片

(1)各組派出二位組員上台展示各研究主題,台下的組員則加以記錄。

(2)他組組員則提出建議,台上組員則提出說明。

45

(1)教師需控制討論的秩序與時間,並適時提出建議並拉回主題。

(2)教師並就各組提出合適研究主題的多寡及討論情形加以評量。

各組修正其研究主題並確定最後的研究主題

各組聽取它組建議後修正其研究主題,並於組內討論後,確定一個最好的研究主題,提交老師作最後的審查。

15

(1)教師可以巡視各組修正及討論情形,給予適時的建議。

(2)建議學生就其研究主題再作一次實地觀察,以便下次提出可行的研究計畫。

 

活動四:提出研究計畫

教學時間:80分鐘(第五、六節)。

教學模式:STS teaching model

活動目標:(一)讓學生知道研究計畫書內容擬定的步驟。

         (二)讓學生完成研究計畫書。

活動內容

說明

教學時間

情境佈置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練習擬出研究計畫書

(1)教師說明研究計畫書的內容並舉例說明。

(2)學生練習將已確定的研究主題寫成一份計畫書。

50

投影機、研究計畫書的投影片範例

教師說明研究計畫書內容時順便說明各步驟的重要性。

修訂研究計畫書並完成研究計畫書

各組將其計畫書交給老師,老師提供意見與修改。

30

教師於修改各組計畫書時提出修改之原因。

 

活動五:資料蒐集與整理歸納

教學時間:80分鐘(第七、八節)。

教學模式:合作學習(cooperation)

活動目標:(一)讓學生知道資料蒐集的來源。

         (二)讓學生知道如何蒐集與整理資料。

活動內容

說明

教學時間

情境佈置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介紹資料蒐集的來源

教師藉由實地參觀(如環保局、國家公園等)、示範(如到圖書館或上網)等方式向學生介紹如何蒐集資料。

80

圖書館、網路資源、社會資源(如環保局、國家公園等)

告知學生可從何處獲得資訊及何處提供何種諮詢服務。藉由此種方式,增加學生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並學習應對進退的技巧。

 

活動六:報告結果與問題討論

教學時間:160分鐘(第九、十、十一、十二節)。

教學模式:learning by presentation

活動目標:(一)讓學生上台報告結果。

         (二)讓各組提出所遭遇的問題和同學討論及交換意見。

活動內容

說明

教學時間

情境佈置

指導要點及注意事項

各組上台報告結果

各組可利用各種媒體,以各種形式呈現出研究結果。

90

幻燈機、投影機、廣播教學系統

(1)培養學生上台報告的技巧及勇氣。

(2)教師需控制上台報告的時間,並針對整個報告的過程及各個同學的表現加以評量。

問題討論

(1)各組提出所遭遇的問題和同學討論及交換意見。

(2)台下他組組員則提出建議,台上組員則提出說明。

70

(1)教師需控制討論的秩序與時間,並適時提出建議並拉回主題。

(2)教師並就討論情形加以評量。

 

5.教學評量

(1)   以歷程檔案評量(Portfolio assessment)為主。

(2)   檔案內容包括主題探討與確定問題過程資料、研究計畫、蒐集的資料、討論的過程與態度、結果的報告等。

(3)   至於科學知識、過程技能及應用的評量,可以紙筆評量及實作評量加以輔助評量。

 

(二)電腦與資訊融入自然科實地教學研究之學習成果

研究者利用自編的「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研究之學習成果問卷」(如附錄一),對教學對象做問卷調查,最後就回收問卷的內容作分析,以瞭解學生對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的看法與成果。

 

四、               研究結果

一、學習成果

(一)學生學習的歷程檔案(另外可以到 http://163.20.5.100/educlass 中的「環境教育」課程中找到所有學生的作業)

甲、作業一(資源回收)範例(如附錄二)

乙、作業二(研究主題)範例(如附錄三)

丙、作業三(研究報告)範例(如附錄四)

(二)學習剪影(如附錄五)

(三)學生分組報告其研究成果之錄影。

二、試教結果分析

(一)教學活動設計部份

甲、經過兩個多月的試教,教學者發現整個教學流程還算流暢,同時因為整個教學持續兩個多月,所以在時間上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學生都能完成老師所擬定的研究進度。

乙、本教學活動設計採STS教學模式,因此學生能夠將其周遭的社會問題(這裡指的是環境污染問題),透過自然與科技的探討,得到可能的解決方式,充分發揮學以致用的功效。

(二)學生學習成果部份

甲、經過兩個多月的試教,教學者發現除了少部份組別外,所有學生在整個研究的過程當中(包括討論出研究主題、蒐集資料、整理資料、討論並下結論等),都能夠充分展現合作學習的精神,合力完成並報告他們的研究成果。

乙、因為各組學生的研究主題不同,當所有學生完成報告,並與他組同學做問題與討論後,可以學到很多不是自己研究主題的相關知識,因此可以發揮教學相長的功效,同時也呈現出多樣性的教學內容。

(三)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意見調查結果

甲、  由於試教對象已經接觸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將近一年,因此教學者自編了一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研究之學習成果問卷」(如附錄五),讓學生透過網路進行意見調查。

乙、  調查結果如下:

題目

選項

選項勾選人數

1.你贊同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嗎?

1.十分贊同

112

2.贊同

59

3.沒意見

18

4.不贊同

0

5.十分不贊同

4

2.你覺得電腦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的自然科學的學習有什麼改變?

1.進步很多

57

2.有進步

103

 

3.沒改變

25

4.退步

2

5.退步很多

6

3.你覺得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的電腦科的學習有什麼改變?

1.進步很多

64

2.有進步

88

3.沒改變

33

4.退步

3

5.退步很多

5

4.你覺得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與同學的學習互動有何改變?

1.進步很多

55

2.有進步

91

3.沒改變

38

4.退步

5

5.退步很多

3

5.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時,你會和同組同學交換學習資料?

1.常常

55

2.偶而

110

3.從來沒有

28

6.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對自然學科有何改變?

1.非常喜歡

79

2.喜歡

82

3.沒改變

24

4.不喜歡

4

5.非常不喜歡

4

7.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對電腦學科有何改變?

1.非常喜歡

82

2.喜歡

82

3.沒改變

25

4.不喜歡

1

5.非常不喜歡

4

8.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會利用電腦查詢自然科的學習資料嗎?

1.很熟練

55

2.普通

117

3.不熟練

19

4.完全不會

2

9.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會利用電腦整理學習資料嗎?

1.很熟練

44

2.普通

121

3.不熟練

22

4.完全不會

6

10.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覺得對主動學習自然科學有幫助嗎?

1.非常有幫助

72

2.有幫助

91

3.沒改變

25

4.沒幫助

3

5.非常沒幫助

2

11.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曾利用電腦查詢自然科的學習資料嗎?

1.常常

59

2.偶而

117

3.不曾

17

12.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曾利用電腦整理學習資料嗎?

1.常常

54

2.偶而

120

3.不曾

19

13.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時,你覺得老師的角色有改變嗎?

1.改變很大

68

2.有些改變

103

3.完全不變

22

14.如果還有機會,你願意參加電腦、網路、資訊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嗎?

1.非常願意

76

2.願意

61

3.沒意見

41

4.不願意

9

5.非常不願意

5

 

第十五題開放問題調查結果

以前對電腦不怎麼熟悉,」但是現在對電腦有不錯的良好的成績。

喜歡老師用電腦上課多放影片來看

我覺得用電腦可以找出我們不知道的一些資料,讓我們的學習更好

我以前比較少上網,對鍵盤也不太熟悉。但現在常常上網電腦也進步了不少。

我很喜歡用電腦上課,因為我對電腦有很大的興趣,所以我才會非常喜歡

我喜歡用電腦上課

老師我覺得你因該要多做一些實驗、不要只做電腦的事情

自從用電腦上自然課 以後,我就對電腦比較熟悉。

老師所交的課對我們很有幫助

自從使用電腦教學後,我變的很喜歡電腦,因為上網找資料使我得到許多新知識

以前我很不喜歡電腦連碰都不喜歡碰,可是現在很喜歡電腦了。原來電腦事宜個很好的工具。

自從有了老師的網站,使我對電腦產生了很大的釁趣謝謝你。

很好.但是我快要畢業所以我不能再來上課

我很希望電腦裡存入一些好玩的科學實驗

希望以後正在上網時不要突然切掉畫面以免倒致當機

如果再多加一點有趣的圖案及資料會更好

希望以後正在上網時不要突然切掉畫面以免倒致畫面不見

我覺的用電腦上課非常好。希望還能加一點有趣的實驗

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啦!其實利用電腦也不算很好希望能恢復以前的方式

希望以後正在上網時不要突然切掉畫面以免倒致資料不見

我覺得這種用電腦的方式上課真的讓我進步了許多.

我覺得 ......還不錯

希望以後正在上網時不要突然切掉畫面以免倒致當機

我覺得用電腦上自然課很好玩所以希望據續維持

蠻有趣的,希望以後也能用電腦上課

希望以後正在上網時不要突然切掉畫面以免倒致當機

老師我希望可以多加點自然實驗

我個人覺得用電腦上自然課是狠新穎的方法所以希望能持續下去

我會請爸爸去買一台電腦裝上網路時常上往來這裡練習自然

希望以後自然課 都可以用到電腦

有些有趣因為有時課餘可以玩幾分鐘的電腦

可以多加一些對我們學習有幫助的資料和圖片

其實在三到五年級時我真的非常非常的討厭自然課因為我覺得自然課沒有任何的樂趣使我覺得很無聊可是到了六年級因為有電腦的幫助所以我開始熱愛自然課再加上我本身就熱愛電腦用電腦來代替習作對我來說那是再好不過了 其實我很討厭寫字所以才偷懶 而且自然老師脾氣很好從未對我發過脾氣所以我開始喜歡上自然課

如果我們可以學一些東西就好了

希望以後所有課程都可以使用電腦

電腦的課程比課本的課程還要深

謝謝老師 的教導

很好

自然改用電腦方式來上,比較好,較不會緊張.

電腦的用處好多ㄡ

上自然課比上其它科目好

電腦真的很方便

上網省時又方便

我比較喜歡上自然課.

利用電腦查資料方便多了

謝謝老師的教導

上網查資料很方便

玩電腦的時間不要長,如果老師您要切過去的時候,請告訴我們一聲O.K.

謝謝老師的教導

我對電腦非常滿意

謝謝老師的教導

利用網路上自然課也可以在家上課

現在用電腦上課很方便,也可以在家裡上網復習功課.

電腦很多用處

自然課改用電腦可以增進知識

我覺得有了自然,很方便

希望老師再討論區多設一些問題

希望老師可以多設一些網路及問題

我覺電腦讓我學到許多知識

6年級開始.老師上自然課時開始用電腦.讓我覺得上自然課不再是做做實驗而以.

內容增加,方式可以活一點。

我覺得這樣可以使我找資料的速度增快.而且這樣的機會很難得.

我覺的老師上課的時間應該多一點

我覺的有了電腦使我們更容易得到相關的資訊所以我希望以後再上著樣的課程

這一次機會粉難得.希望國中後能夠有這樣的課程

以後上課的時間能比用電腦的時間多

希望能再有更多的資訊。

我覺得用電腦教學來代替自然課本要學的單元,我覺得很好                                                                                                              

希望以後或著永遠都還有這樣課程.

我覺得老師不夠兇,老師說的話,有些人都不聽

我覺得老師上課方式說的很復雜

希望意以後有這種課程.

老師應該親自教我們,不應該讓我們常常上網路。

希望老師能夠增加一些課程。

我覺得有了電腦和網路能真加資之

我覺的這樣可增加我們的學習能力

我覺得上課有電腦這樣比較有幫助。

我覺得功課可以全部出在電腦上面讓我們寫

我覺得老師教得方式很好0

可以多給我們時間上網查資料,活動多一點。

希望老師能多上課本的內容

我覺的這樣可增加我們的學習能力增強.

這個網站很好

希望老師能管管不聽話的人

我覺得用電腦上課很好

我覺的利用電腦來教學很好,不但對自然很有幫助,也可學習電腦基礎。

用電腦上課很好玩

更熟練電腦的基礎

利用電腦來上自然課,使我覺得上自然課更有趣!!

自然課要查資料時可以使用電腦令我很高興

很高興

感覺不錯。希望以後繼續實施。

我覺得用電腦上課很好

希望我能對電腦更了解,雖然有進步,但想多知道一些.

我覺得用電腦上課是非常好得,我希望以後得學弟妹也可以向這樣得學習。

感覺很好,用電腦上課是很不錯,以後學弟妹也可以向這樣好好學習。

不綽

謝謝老師的教導

希望網路資訊能和自然單元融匯貫通

我覺得自從用電腦上課後 就變得有趣多了

希望以後上課能常常使用電腦,不要一直不讓我們使用電腦

覺得自然課變的越來越好玩

我覺得與其看死板的課本  不如看生動的電腦畫面  就是因為這樣 我才越來越喜歡上自然課

我覺得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我覺的自然課用電腦上課比用課本學的還多

我覺得自從自然課有了電腦以後就方便多了

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參加

有了電腦很方便   可以查很多 資料

我覺得與其看死板的課本,不如看生動的電腦畫面,而且現在的時代做什麼事,幾乎都用到電腦,如果不會用電腦,不是太遜了嗎?

我覺得老師讓我們在電腦上學習自然科學.也讓我們自己去找資料使我們認識很多收穫很多

可以查電腦資料和自然資料

希望以後上課能用電腦看影片

讓我學到許多東西和許多新知識

謝謝老師讓我開始喜歡上自然課.也讓我增加知識

我覺得讓我的自然更加進步

用電腦上自然克非常好

我剛來就學到很 多不同的東西

我覺得與其看死板的課本  不如看生動的電腦畫面  雖然成績並沒進步 但用電腦上課 總是  比較輕鬆 但我希望大家上課不要玩遊戲

我們很喜歡用電腦但我覺得老師讓我們用太多了多沒上到課本

如果要看課本 倒不如看一些對我們有幫助的電影

電腦對我尋找資料的幫助很大,由於電腦的幫助我的成績逐漸上升。

由於電腦的秀逗,使我們的功課要重用。

由於電腦很爛,常換電腦、當機希望電腦可以變的更好。

我覺的上自然課用電腦來教學很好,希望以後可以多多用電腦來上課。

因為電腦得幫助使我找資料更方便。

因為我不識字,所以什麼都不會。

我覺得上自然課用電腦上課很好,希望以後多用電腦上課。

很好,希望以後還能實施。

謝謝老師使我的電腦自然進步很多

不錯,但我還是不習慣。

不錯,希望下次還能實施。

希望能讓我們常常上網找資料

滿意

 

五、               結論與建議

()省思與建議

因為本校自然教室每組設有一台網路電腦以及廣播教學系統,而且學生接受試教前已接受過一學期的資訊融入式教學,因此學生在使用電腦進行線上課程的活動時,比較沒出現操作上的問題。因此教學者擔心這種模式無法適用到所有學生身上,因此原本在設計課程時,並沒有套用這樣的「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方式,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它的實用性,但是如果軟硬體都能配合的話,相信「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方式,其效果應該會更好。

本活動設計是以「做研究」的方式進行,加上學生對於這樣的教學方式並不是很熟悉,因此整個進度比預計的進度稍慢了一些。不過透過教學者適時的輔導,各組最後的研究報告內容都還算豐富與完整。

此外,由於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時間長達12週,對於小學生而言,似乎有些太長,因此建議教學者應該適時的讓學生發表階段性的成果,並加以建議或鼓勵,藉此得知學生的研究進度與研究方向,同時也可以藉此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最後,由於學生進行研究時需要蒐集相當多的資料與研究數據,因此建議教學者盡量能讓學生使用圖書館及網路資源,並隨時利用電腦記錄,如此可以節省資料蒐集的時間與編輯排版或修改的時間。

 


六、               參考文獻

王澄霞(民85),化學領域之STS師資培育課程架構,化學期刊,54, (2)103-114

石明卿(民82),九0年代美國科學課程改革,花師數理教育季刊,263-83

林顯輝(民82),科學、技學和社會三者相結合的科學教育新理念,國教天地,8724-32

蘇育任(民85),開發國小自然科學STS單元教材之研究,進修部學士學位班獨立研究專輯(台中師範學院)5161-181

Bybee, R., Harms, N., Ward, B., Yager, R. (1980), Science society and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64(3), 377-395.

Good, R. (1985), The domain of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69(2), 139-141

Yager, R. E. (1984), Defining the discipline of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68(1), 35-37.


附錄一

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實地教學研究之學習成果問卷

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實地教學研究之學習成果問卷

班級:六年_____     座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各位同學:

  我們實施一整年的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實地教學,很想瞭解你們對這樣的教學或學習方式的看法,請提供你的意見與心得作為本實驗的參考,敬請詳實作答,並感謝您的協助。

1.你贊同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嗎?

十分贊同贊同沒意見不贊同十分不贊同

2.你覺得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的自然科學的學習有什麼改變?

進步很多有進步沒改變退步退步很多

3.你覺得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的電腦科的學習有什麼改變?

進步很多有進步沒改變退步退步很多

4.你覺得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與同學的學習互動有何改變?

進步很多有進步沒改變退步退步很多

5.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時,你會和同組同學交換學習資料?

常常偶而從來沒有

6.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對自然學科有何改變?

非常喜歡喜歡沒改變不喜歡非常不喜歡

7.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對電腦學科有何改變?

          □非常喜歡喜歡沒改變不喜歡非常不喜歡

8.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會利用電腦查詢自然科的學習資料嗎?

很熟練普通不熟練完全不會

9.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會利用電腦整理學習資料嗎?

很熟練普通不熟練完全不會

10.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覺得對主動學習自然科學有幫助嗎?

          □非常有幫助有幫助沒改變沒幫助非常沒幫助

11.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曾利用電腦查詢自然科的學習資料嗎?

          □常常偶而不曾

12.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後,你曾利用電腦整理學習資料嗎?

          □常常偶而不曾

13.實施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時,你覺得老師的角色有改變嗎?

          □改變很大有些改變完全不變

14.如果還有機會,你願意參加電腦、網路、資訊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嗎?

          □非常願意願意沒意見不願意非常不願意

15.請寫出你對電腦、網路、資訊融入自然科學實地教學的意見、感想或心得。

 


附錄二

作業一(資源回收)範例

※課程 環境教育 作業資訊

作業標題:

資源回收

繳交期限:

西元20000317

繳交檔名:

資源回收.doc

觀摩:

開放

票選:

 

說明:

列出目前政府已經規畫的資源回收項目(例如紙類回收、、、)
,並就政府在每個回收項目上所做的成果(例如紙類回收做的好
不好、、)加以探討,並提出批評與建議。

 

六年三班第三組

資源回收項目

容器類回收 廢寶特瓶,PVC容器,PP容器,PE容器,PS容器,廢泡PS容器,廢鐵容器,廢鋁容器,廢玻璃容器,廢鋁箔包,廢紙容器,其他廢容器,農藥廢容器。

物品類回收 廢乾電池,廢鉛蓄電池,廢潤滑油,廢輪胎,廢汽車,廢機車,廢電子電器物品,廢資訊物品。

 

        建議

 

還記得去年那被評為最不環保的月餅禮盒嗎?

它高達17層的包裝顯示了部分民眾只重外表、

不知愛惜資源的生活態度。

如今年關將近,送禮的季節又將到來,

我們在挑選禮品時,

是不是應該稍微注意一下,選擇重內在,

而不過份包裝的禮品呢!

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台灣人的生活習性已有所改變,從前人們只求溫飽,現在則不只要便利,更要求精緻的生活。在此一轉變的過程中,生活也就變得愈來愈舖張,愈來愈不環保了。以去年中秋月餅禮盒為例,包裝最不環保的禮盒,總計有17層的包裝,禮品的包裝材料比重為90%,換言之,包裝材料重量為裡面月餅的9倍重。讓人搞不清楚,消費者到底是在購買月餅或是包裝材料。

事實上,不只在逢年過節時有這種浪費資源的情形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國人亦因台灣石化業發達,塑膠原料價格便宜的原故,養成了濫用塑膠袋的習慣。據資料顯示,台灣每年(1997)約使用227仟噸(30億個)塑膠袋,其衍生的相關問題,著實對我們的生活環境及垃圾處理,造成了極大的衝擊。

環保署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目前已確定將朝垃圾減量方面著手。在過度包裝部分,將委託調查基本資料,作為未來制定相關策略的依據。至於垃圾袋濫用方面,則已有較具體的方案,目前主要有兩個計畫,如下列:

一、「推動超級市場、量販店自備購物袋計畫」:環保署目前正積極與百貨公司、大型超市、量販店及購物中心等業者研商使用自備購物袋購物者,在結帳時可享受快速通關結帳,或者折扣優惠等措施,以鼓勵消費者減少使用塑膠袋。

二、「付費垃圾袋」:待「資源回收再利用法」完成立法後,未來將要求一定規模以上的販賣業者不能免費提供塑膠袋,消費者若有所需,必須另外付費購買,以落實污染者付費並促使民眾減少塑膠袋。

然而這些政策尚未實施前,垃圾減量的工作惟有靠民眾自發性地減用塑膠袋及拒買過度包裝的禮盒,才能將這些環保問題降至最小。好吧,就從現在,就從現在起讓我們一起來減用塑膠袋並對過度包裝的禮盒說不。

      人民的批評

幫幫忙

救救我們吧!

在台中龍井鄉位於台中往台中港之長榮貨櫃場與公墓旁(中港路附近)

之垃圾場(私人設置)從春節前到現在垃圾一直悶燒臭氣薰天確未見環保局或警察單位來取締

不是已經立法對於非法設置垃圾場影響居民環境與健康者之土地所有人要負刑責嗎?

拜託 貴署來查查並救救我們吧

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拜託!!

謝謝

         我們的意見

 政府讓我們有回收的地方,每一間商店都有回收保特瓶,而且回收車每個禮拜都有來一天,但是人民不注重回收使得環境被破壞,所以我們要提醒別人和自己要作好回收環保,看到有人把可回收的東西丟到一般垃圾桶就要提醒他叫,他不要亂丟垃圾, 衛生紙少用避免樹木被砍光,還有焚化爐蓋在空礦人煙稀少的地方,工廠不能排放廢水到河川而污染了河川.

 


附錄三

作業二(研究主題)範例

※課程 環境教育 作業資訊

作業標題:

研究主題

繳交期限:

西元20000321

繳交檔名:

研究主題.doc

觀摩:

開放

票選:

 

說明:

請各組找出一個有關環境保育的研究主題(例如:建國國小校內
的噪音污染),然後說明可能會研究的方向(100字以內)。

六年四班第二組

塑膠的回收
 

 

 


  塑膠是石油產物製造而成的合成材料,各種塑膠產品的多樣化讓它與人類生活密切地結合

  這麼好的東西,卻面臨了二大問題:第一是石油能源的消耗,第二是廢棄後的處理問題。如果要繼續享受塑膠帶來的便利,就必須正視這些問題

塑膠回收處理後,可以再生成各式塑膠品;例如三個保麗龍餐盒可以做成一支 15 公分長的尺,一些瓶瓶罐罐可以做成其他容器或垃圾袋。某些種類的塑膠可以再生好幾次。

  不論從那一點來看,塑膠的回收工作都是當務之急。在國內也漸漸地傳播開來,不過國內只有1號中的保特瓶和6號中的保麗龍餐具在做回收;最後再一次提醒大家:如果能做好塑膠回收,不僅為地球節省能源,而且能保護環境,讓資源永久循環。


附錄四

作業三(研究報告)範例

※課程 環境教育 作業資訊

作業標題:

研究報告

繳交期限:

西元20000430

繳交檔名:

研究報告.doc

觀摩:

開放

票選:

開放,每人 1

說明:

請各組在選定研究主題後,開始著手進行研究,並在四月底之前
將研究報告傳給老師。

 

六年二班第二組

研究主題:紙類回收

一、     研究動機:

      近來因為造紙因而過度砍伐樹木造成森林資源的破壞如果紙類回收有卻實做到應該就不會發生現在這種情形所以我們要來探討紙類回收到底做的如何,因該如何做起?

二、       研究目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愈富足,相對的許多資源就可能會浪費,事實上,節約使用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我們要討論紙類回收的重要性有哪些節約資源的方法.如何回收才可以變成有用的資源.

三、       研究設備器材:

網路,書籍,電視節目,收聽廣播電台。

四、研究過程與方法:

1先收集資料。

2整理資料分類。

3加以討論。

4把重點整理出來,寫下。

5最後做出結論。

五、研究結果:

(一)紙類回收的重要性

**用來做為再生紙的原料,並因而達到下述效果:

1.   可減少75%的製紙能源。

2.   可減少75%的空氣污染。

3.   可減少50%的製紙用水。

**每回收1公噸的紙,可以達到的好處:

1.   可挽救1720年樹齡的大樹。

2.   可節省3立方公尺的垃圾掩埋空間。

3.   可減少1422.6%的垃圾量。

(二)節約用紙的方法:

1.   單面用過的紙,反面可做便條紙。

2.   多用佈告欄,少發DM

3.   多用手帕,少用紙巾。

4.   自用瓷杯或玻璃杯,少用紙杯。

5.   多使用可重覆利用的餐具,不用紙製的碗盤。

6.   多應用電子郵件。

7.   可再利用的廢紙、碎紙皆應回收

(三)如何回收:

1廢紙回收至再生紙工廠

2打成紙漿

3脫墨或漂白再生紙可製成在生紙

4烘乾

5把製好的紙捲起來

六、討論與結論:

經過我們討論的結果,紙類回收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紙類回收可以減少製紙能源,空氣污染,製紙用水。還可以達到許多好處,此外節約用紙的方法很多,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到,而且回收的方法並不難。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參與紙類回收的環保活動。

 

八、參考網站:

1.資源回收再利用之立法簡介http://www.eri.org.tw/簡訊/newsletter7-1.htm

2.陽光網路遨遊http://gaia.org.tw/net/net_trip.htm


附錄五(學習剪影)

上網蒐集資料

編輯資料

討論情形

研究成果發表

研究成果發表

研究成果發表

發表後的問題討論

照片解說